|
|
|
(第
2
篇)
台灣能更好,我沒意見
於 2011/12/21 下午 12:40:00
說: |
但綠狗不會同意
|
|
|
(第
3
篇)
嗯...
於 2011/12/21 下午 12:54:00
說: |
他真的比台面上那三對寶 還配當台灣總統先生
|
|
|
(第
4
篇)
人人平等
於 2011/12/21 下午 01:26:00
說: |
聯合筆記/那些無名的力量 【聯合報╱何定照】 2011.12.21 02:03 am 雲門舞集日前重演「家族合唱」,不少人慨嘆:在建國百年的尾聲,總算等到一個較具時代重量的作品。儘管該作距離首演已十四年,如今看來仍然深具力量。
以台灣老照片面對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「家族合唱」,在解嚴十年首演時,可能不算特殊,因為九○年代有太多類似作品生猛噴發。然而或許因為台灣人的健忘,二十一世紀後,這類省思之作已不多見,「家族合唱」重演反倒醒目。
舞中最震撼的段落之一,是首演舞者李靜君在「黑衣」中僅以隻手獨舞。李靜君曾自述家族悲劇:外公死於日本徵召,父親十四歲成流亡學生,「我的身體比我還清楚這些悲劇」。也因此,她形容自己的演出,「不是我個人做到的,是時代無數冤魂給我的力量」。這說明,舞末她僅是坐在台上、抬臉遠望,就無比撼人。
「家族合唱」的撼動力,源自許許多多曾經歷台灣悲劇和苦難的民眾。上月落幕的紙風車「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,最動人的,也來自兩萬六千多名捐款民眾。以紙風車的規畫,任何一個鄉鎮只要募集到三十五萬元演出成本,劇團就到當地演出。五年下來,許多民眾為讓當地孩子看戲,莫不放下生計、募款換戲。
在雲林西螺,一位中醫師發起每人捐兩百,在紅豆餅阿姨幫忙下,邀到一千七百五十人捐款。二度演出時,也是水電工、修車師傅共同發起募款。這些民眾都不富裕,卻出錢出力為家鄉孩子圓夢,他們是三一九計畫幕後重要的主角。
舞台背後的無名人物故事,有時比台上更精采。百年將盡,在為演出感動之餘,別忘了向黑暗時代受苦的魂靈及為下一代貢獻自己的民眾致敬!
|
|
|
(第
5
篇)
.
於 2017/2/8 上午 10:30:00
說: |
.
|
|
|
(第
6
篇)
.
於 2017/2/17 上午 01:25:00
說: |
曹長青透露,他最後一次跟汪笨湖通電話,汪告訴他自己「可能不行了」,而這輩子最大的遺憾,就是沒有去美國留學,「我希望我的骨灰最後能埋葬在美國」。
|
|